是否进口:否 | 材质:B3***300 | 产地/厂家:宝钢 |
规格:0.35*1200*C |
铁的磁导率比空气的磁导***几千到几万倍,铁芯磁化时磁通密度高,可产生远比外加磁场更强的磁场。普通热轧低碳钢板是工业上最早应用的铁芯软磁材料。1886年美国Westinghouse电气公司首先用杂质含量约为0.4%的热轧低碳钢板制成变压器叠片铁芯。1890年已广泛使用0.35mm厚热轧低碳钢薄板制造电机和变压器铁芯。但由于低碳钢电阻率低,铁芯损耗大;碳和氮含量高,磁时效严重。1882年英国哈德菲尔特开始研究硅钢,1898年发表了4.4%Si-Fe合金的磁性结果。1903年美国取得哈德菲尔特***使用权。同一年美国和德国开始生产热轧硅钢板。1905年美国已大规模生产。在很短时间内全部代替了普通热轧低碳钢板制造电机和变压器,其铁损比普通低碳钢低一半以上。1906~1930年期间,是生产厂与用户对热轧硅钢板成本、力学性能和电机、变压器设计制造改革方面统一认识、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产量的阶段。
冷轧电工钢发展阶段(1930~1967年)
此阶段主要是冷轧普通取向硅钢(GO)板的发展阶段。1930年美国高斯采用冷轧和退火方法开始进行大量实验,摸索晶粒易磁化方向<001>平行于轧制方向排列的取向硅钢带卷制造工艺。1933年高斯采用两次冷轧和退火方法制成沿轧向磁性高的3%Si钢,1934年申请***并公开发表。1935年Armco钢公司按高斯***技术与Westinghouse电气公司合作进行生产。之后,Armco钢公司采用快速分析微量碳等技术和不断改进制造工艺及设备,使产品质量逐步提高。直到1958年在掌握MnS抑制剂和板坯高温加热两个前工序制造工艺后,制造取向硅钢的***技术已基本完善,产品磁性大幅度提高且稳定。1959年开始生产0.30mm厚产品,1963年生产0.27mm产品。40年代初,Armco钢公司开始生产冷轧无取向硅钢板。1963~1967年期间,英国、日本等国家陆续停止生产热轧硅钢板。热轧硅钢板逐步被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和冷轧取向硅钢板所代替。
高磁感取向硅钢发展阶段(1961~1994年)
1961年,新日铁在引进Armco***基础上,首先试制AlN+MnS综合抑制剂的高磁感取向硅钢。1964年开始试生产并命名为Hi-B,但磁性不稳定。经过15年的持续改进,Hi-B钢制造工艺已日臻完善,并于1968年正式生产Z8H牌号。从1979年开始,新日铁和川崎公司采用提高硅含量、减薄产品钢带厚度和细化磁畴技术,陆续生产了0.30、0.27、0.23及0.18mm高磁感取向硅钢新牌号。
折叠编辑本段分类
类 别 | 硅含量,% | 公称厚度,mm | ||
热轧硅钢板 (无取向) | 热轧低硅钢(热轧电机钢) | 1.0~2.5 | 0.50 | |
热轧高硅钢(热轧变压器钢) | 3.0~4.5 | 0.35和0.50 | ||
冷轧电工钢板 | 无取向电工钢 (冷轧电机钢) | 低碳电工钢 | ≤0.5 | 0.50和0.65 |
硅钢 | >0.5~3.2 | 0.35和0.50 | ||
取向硅钢 (冷轧变压器钢) | 普通取向硅钢 | 2.9~3.3 | 0.20,0.23,0.27 0.30和0.35 | |
高磁感取向硅钢 | 2.9~3.3 |
电工钢除上表品种类别外,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电工钢板,如0.15和0.20mm厚3%Si冷轧无取向硅钢薄带和0.025、0.05及0.1mm厚3%Si冷轧取向硅钢薄带,用作中、高频电机和变压器以及脉冲变压器等;继电器和电力开关用的0.7mm厚3%Si高强度冷轧无取向硅钢板;新型高转速电机转子用的高强度冷轧电工钢板;医用核磁共振断层扫描仪等磁屏蔽和高能加速器电磁铁用的低碳电工钢热轧厚板和冷轧板;高频电机和变压器以及磁屏蔽用的4.5%~6.5%Si高硅钢板等。
折叠编辑本段性能要求
一般要求电机、变压器和其他电器部件效***,耗电量少,体积小和重量轻。电工钢板通常是以铁芯损耗和磁感应强度作为产品磁性***值[1] 。对电工钢板性能的要求如下:
铁芯损耗(PT)低
铁芯损耗是指铁芯在≥50Hz交变磁场下磁化时所消耗的无效电能,简称铁损,也称交变损耗,其单位为W/kg。这种由于磁通变化受到各种阻碍而消耗的无效电能,通过铁芯发热既损失掉电能,又引起电机和变压器的温升。电工钢的铁损(PT)包括磁滞损耗、涡流损耗(Pe)和反常损耗(Pa)三部分。电工钢板铁损低,既可节省大量电能,又可延长电机和变压器工作运转时间,并简化冷却装置。由于电工钢板的铁损所造成的电量损失占各国全年发电量的2.5%~4.5%,因此各国生产电工钢板总是千方百计设法降低铁损,并以铁损作为考核产品磁性的最重要指标,按产品的铁损值作为划分产品牌号的依据 。
磁感应强度(B)高
磁感应强度是铁芯单位截面积上通过的磁力线数,也称磁通密度,它代表材料的磁化能力,单位为T。电工钢板的磁感应强度高,铁芯的激磁电流(也称空载电流)降低,铜损和铁损都下降,可节省电能。当电机和变压器功率不变时,磁感应强度高,设计Bm可提高,铁芯截面积可缩小,这使铁芯体积减小和重量减轻,并节省电工钢板、导线、绝缘材料和结构材料用量,可降低电机和变压器的总损耗和制造成本,并且有利于大变压器和大电机的制造、安装和运输。
取向硅钢设计Bm高达1.7~1.80T,接近B8值,因此以B8作为磁感***值。电机设计Bm约为1.5T,接近冷轧无取向电工钢B50值,因此冷轧无取向硅钢以B50作为磁感***值。热轧硅钢的磁感***,通常以B25作为***值。
对磁各向异性的要求
电机是在运转状态下工作,铁芯是用带齿圆形冲片叠成的定子和转子组成,要求电工钢板为磁各向同性,因此用无取向冷轧电工钢或热轧硅钢制造。一般要求纵横向铁损差值<8%,磁感差值<10%。
变压器是在静止状态下工作。大中型变压器铁芯是用条片叠成,一些配电变压器、电流和电压互感器以及脉冲变压器是用卷绕铁芯制造,这样可***沿电工钢板轧制方向下料和磁化,因此都用冷轧取向硅钢制造。
冲片性良好
用户使用电工钢板时冲剪工作量很大,因此要求电工钢板应具有良好的冲片性,这对微、小型电机尤为重要。冲片性好可以提高冲模和剪刀寿命,***冲剪片尺寸***以及减小冲剪片毛刺。
影响冲片性的因素主要有:1)冲模或剪刀材料。如硬质合金冲模的冲片性比工具钢冲模提高一倍以上。2)冲头与冲模的间距。合适的间距一般为钢板厚度的5%~6%。3)冲片用润滑油种类。4)冲片形状。5)钢板表面绝缘膜种类和质量。6)钢板的硬度等。后两个因素与电工钢板质量有关。
钢板表面光滑、平整和厚度均匀
要求电工钢板表面光滑、平整和厚度均匀,主要是为了提高铁芯的叠片系数。叠片系数高可使铁芯有效利用空间增大,空气隙减小,使激磁电流减小。电工钢板的叠片系数每降低1%相当于铁损增高2%,磁感降低1%。
绝缘薄膜性能好
为防止铁芯叠片间发生短路而增大涡流损耗,冷轧电工钢板表面涂一薄层无机盐或无机盐+有机盐的半有机绝缘膜。对绝缘膜有以下要求:1)耐热性好。在750~800℃消除应力退火时不会破坏。2)绝缘膜薄且均匀。3)层间电阻高。4)附着性好。5)冲片性好。6)耐蚀性和防锈性好。7)焊接性好。用途不同,对绝缘膜的要求也有差异。